游客
题文

我国古代的物质文明华夏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

①东晋《抱扑子》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

②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砺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灰”溶于水可制得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

③元代《庚道集》中记载:“点铜成银”(即单质铜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

请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在①~③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填编号)其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变化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符号)  

(3)②中“灰”溶于水的变化中,其能量的转化形式是  

(4)③中的“银”是否属于合金?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有
①氮气 ②生石灰 ③碳酸氢钠④熟石灰 ⑤二氧化硫⑥酒精。回答下列问题(均填序号):
(1)可作燃料的是________。(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
(3)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4)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
(5)可作食品发酵粉的是_______。(6)充入灯泡可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是_______

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①写出它们的名称或化学式:A:CD:F:
②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作用。

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下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A B C D
(1)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两点性质,分别是:
;②
(2)A操作中,导气管要尽量接近试管底部,其目的是

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茶叶中含有一类叫茶多酚的物质。研究表明,茶多酚有益人体健康。茶多酚为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易氧化变色,略有吸水性。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可采用下列办法:将茶叶在沸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除去茶渣,往提取液中加入活性炭脱色,再经一系列处理后即可制得白色的茶多酚晶体。
阅读上述短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1)茶多酚的物理性质有(任写1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过程中,用活性炭脱色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性;
(3)保存纯净的茶多酚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下列物质:①矿泉水;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氧;④加热高锰酸钾至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⑤白磷;⑥冰水混合物;⑦氖气;⑧二氧化硫;⑨氯化钠;⑩四氧化三铁。其中(1)属于混合物的有;(2)属于纯净物的有;(3)属于单质的有;(4)属于化合物的有;(5)属于氧化物的有。(填序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