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 |
B |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 |
C |
制备氢氧化亚铁 |
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过滤 |
D |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
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 |
A.AB.BC.CD.D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
D.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
C.用食盐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 D.用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 |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水、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
B.氯化钠、硫酸铜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
C.铁、铜、汞等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
D.氧气、白磷、金刚石等非金属单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
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C6H12O6) |
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
D.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 |
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对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