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该反应为高温下进行的置换反应,且A、C为黑色固体,A具有磁性,D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该反应为A燃烧不充分的反应,且A由两种元素组成,质量比为3:1,B可供给动物呼吸,常温下C为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在20℃时,将B溶于乙醇中配成饱和溶液,通入适量A发生反应,且A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B为碱,C为纯碱,则在乙醇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时,B、C在水中和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 |
水中的溶解度 |
乙醇中的溶解度 |
B |
109g |
17.3g |
C |
21.8g |
<0.01g |
小琴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她事先除去了金属片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1)A实验中,为了比较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过量的稀硫酸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实验中,为了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两种金属片分别是和,烧杯内盛放的溶液是过量的溶液。
(3)为了验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小琴同学将锌片和铁片同时插入A实验后的剩余溶液中,而没有插入B实验后的剩余溶液中,其原因是。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备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ABCDE
(1)仪器a的名称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3)若用B装置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收集氧气可以选用的装置有。
铁、铜和铝是人类生活中常用的金属。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用铜、铝做导线,利用了它们的性。
(3)铁锅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
(4)铜器表面会生成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该物质含有种元素,从它的化学式可推知,铜生锈的过程除了与氧气和水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
有关。
(5)除去铜器表面的铜锈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同时得到蓝色溶液。若再向上述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铁粉与蓝色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甲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知甲和乙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1)甲、乙、丙、丁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2)甲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化的是 (填序号)。
a. 原子种类b. 原子数目
c. 分子数目d. 元素种类
(4)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
小红用实验研究CO2通入水中后发生的变化。
(1)如右图所示,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质软的塑料瓶A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产生的现象为。
(2)取3 mL瓶A中的液体倒入试管B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色,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2)中试管B继续做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