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相关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鉴别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 |
滴加酚酞 |
B |
鉴别氢气和甲烷 |
点燃,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
C |
除去KCl固体中的MnO2 |
溶解、过滤和蒸发 |
D |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
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过滤 |
A.AB.BC.CD.D
如图为配置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目的 |
A |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
避免浪费 |
B |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
C |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
更加简便 |
D |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
我国科学家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如图为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B. | 甲烷是无机物 |
C. | 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
D. | 单中心铁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度,反应后本身质量减少 |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4,相对原子质量为291,元素名称Ununseptium,符号Uus。请模仿甲,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①"处应填()
A. | 291 | B. | 174 | C. | 117 | D. | 57 |
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 B. | 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
C. | 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D. | 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如图,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铝箔纸发热并燃烧。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实验时干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相连 | B. | 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燃烧 |
C. | 实验中铝箔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 D. | 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