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但不知它们分别对应哪条曲线。根据以下信息:

(ⅰ)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

(ⅱ)甲和丙中有一种物质,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通过升温达到饱和;

(ⅲ)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Y代表丙

B.曲线X代表乙

C.t2℃时,分别将X、Y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X析出的晶体一定比Y多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下图所示的蜂窝煤燃烧进行如下的探讨,并得出相应的正确解释。其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解释:煤燃烧后产生CO2等气体逸出
B.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解释:CO难溶于水
C.将煤做成蜂窝状就更易燃烧。解释:蜂窝状的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
D.煤燃烧正旺时将炉门关上,煤的上方火焰呈蓝色。解释:此时O2不足且产生的CO在燃烧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淡化 B.氢气吹肥皂泡 C.煤燃烧 D.干冰升华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仍是饱和溶液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九年级某班教室里种植的一盆栀子花,叶片逐渐变黄,显出病态。下列是同学们提出的猜想,其中不合理的是否…………………………………………………………[ ]

A.土壤中缺少氮肥 B.土壤的酸碱度不适宜
C.教室里二氧化碳含量过大 D.教室里缺少阳光照射

小红欲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有关现象及结论描述错误的是………………………………………………………………[ ]

A.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
B.此实验能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C.表面皿内壁有白色物质出现
D.此实验中涉及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