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亚太 ”同步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随火箭加速上升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在轨同步卫星只受太阳引力,不受地球引力
C.卫星通信中电磁波的频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大
D.在轨同步卫星相对地面静止,相对太阳运动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
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 |
B. |
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 |
C. |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升华现象 |
D. |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感到凉快是液化现象 |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
秋天树叶纷纷落下 |
B. |
沸腾时水中气泡的运动 |
C. |
端午节闻到煮粽子的香味 |
D. |
扫地时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
小叶看见面点师傅将面拉成长条,放入滚烫的油中就炸出了香脆可口的油条,于是很想了解油的吸热能力。在老师指导下,他用酒精灯分别加热质量为 、初温为 的油和水,记录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若单位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酒精的热值为 ,水的比热容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 |
消耗酒精(g) |
末温(℃) |
|
油 |
2 |
1 |
88 |
水 |
2 |
1 |
50 |
A. |
内油吸收的热量为 |
B. |
他使用的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 |
C. |
油的末温比水的高,所以吸热能力更强 |
D. |
油的吸热能力与其吸收的热量多少有关 |
如图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城市之眼”,它见证了成都由“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跨越式发展,立于此,“城市绿心”跳动的脉搏清晰可感。周末,游人如织,小张拿出手机留影纪念,在黑屏状态下通过屏幕看到了身后游人的像;在拍照时通过屏幕看到了“城市之眼”的像,为了探究成像原因,小张用手指挡住摄像头,发现不能看到“城市之眼”的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游人看见“城市之眼”是因为它是光源 |
B. |
光照在游人的伞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
C. |
两次通过屏幕看到的像成像原理不同 |
D. |
摄像头的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中国发展势头强劲,是东方巨龙腾飞的助推器,如图是我国生产的某品牌氢动力汽车。关于新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核燃料、氢燃料和天然气都属于新能源 |
B. |
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 |
C. |
氢燃料发动机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
D. |
新能源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能源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