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完成了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后,对液体的凝固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对水的凝固进行了探究。

(1)如图甲所示,将装有5℃纯净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中,向大烧杯中加入适量的﹣15℃的“制冷剂”,用于给水降温。在试管中插入温度计,使温度计的玻璃泡  在水中,每隔一分钟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直到水全部结冰。

(2)如图乙所示,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水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现象和图象可知,水有一定的  ,在凝固的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制冷剂”到底是什么物质呢?老师告诉同学们,它是低温的浓盐水,温度降到﹣15℃﹣﹣20℃时也不会凝固。根据这个信息,请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湖北省荆门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在学校游艺晚会上,小明表演的“巧测距离”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如图,桌面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MN是透明薄玻璃,箱内有一支蜡烛A。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他利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刻度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A到侧面MN的距离,方法如下:

(1)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MN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
(2)移动蜡烛B,直到
(3)用刻度尺测出 的距离,就等于A到MN的距离。
在测量过程中,点燃蜡烛B是为了

小明和小亮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
实验

次数
A处电流IA/A
B处电流IB/A
C处电流IC/A
1
0.10
0.12
0.22
2
0.20
0.24
0.44
3
0.25
0.30
0.55


(1)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是:
(2)测量三次的目的是: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 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三次实验.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 (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小明找到了不同规格的导线,如表所示.

导线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A
镍铬
L0
S0
B
镍铬
2L0
S0
C
镍铬
2S0

D
锰铜
L0
S0

(1)要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择 两根导线进行实验;
(2)要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择 两根导线进行实验;
(3)小明用A、C两根导线探究了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则导线C的长度应为

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g
温度升高10℃所需要的时间/s
温度升高20℃所需要的时间/s
温度升高30℃所需要的时间/s
沙子
64
64
89
124

64
96
163
220

(1)在此实验中,是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水和沙子 的.
(2)在实验中,应不停地用搅拌棒搅动水和沙子,其目的是: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4)可以推想,如果给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则 (沙子/水)升高的温度会更高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