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细线体积、重力及滑轮摩擦不计。实验步骤如下:
A.用测力计测出长方体空心塑料块的重力为0.5N。
B.在底部固定有滑轮的容器中装适量的水。
C.用一根细线穿过滑轮将塑料块与测力计连接起来。
D.往容器中注水,待水面平静时记录塑料块底部所处的深度及测力计的示数。
E.多次重复步骤D的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塑料块底部所处深度(cm) |
2 |
3 |
4 |
5 |
6 |
7 |
8 |
测力计示数(N) |
0 |
0.25 |
0.5 |
0.5 |
0.5 |
0.5 |
0.5 |
浮力(N) |
0.5 |
0.75 |
1 |
1 |
1 |
1 |
1 |
(1)实验中滑轮的作用是 。
(2)本实验是通过测量拉力间接测出浮力,以下测量方法与之不同的是 。
a.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b.用测力计测量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c.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与所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在“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实验数据如下:
| 序号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cm |
拉力F/N |
绳端移动距离s/cm |
| ① |
1.0 |
20.0 |
0.7 |
40.0 |
| ② |
2.0 |
20.0 |
1.2 |
40.0 |
| ③ |
3.0 |
20.0 |
1.7 |
40.0 |
(1)实验时,用手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
(2)第①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3)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物理实验复习时,小美和小丽再探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1)小美先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在左右两侧各挂如图甲所示的钩码后,杠杆的 端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将 即可。
(2)小丽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乙所示.小丽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 。
(3)他们认为(2)问中拉力是做功的.如果水平向右的拉力F大小不变,OA长L,将杠杆从竖直位置拉着转过30°的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 。
小明同学利用以下器材进行了浮力的探究实验:
(1)图A中用细线将合金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它的 大小;
(2)将合金块浸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B所示,合金块所受浮力是 N;
(3)比较图B和图C可知,合金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与浸没的 无关;
(4)该同学做完实验总结出规律后,计算合金块的密度是 kg/m3。
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 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 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_____;
(3)由乙、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______________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在实验时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则在乙、丁两种情况中小桌产生的压强P乙_________P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小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小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探究过程:
(1)在实验中,小黄应该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________运动。
(2)对比图中________两个探究过程,可以验证猜想C。
(3)在甲探究过程中,小黄正确操作,拉动物体时,测力计示数是2N,此时摩擦力为________N,若拉力增大到3N时,摩擦力为________N。
(4)实验探究中,小黄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 )
A.类比法
B.科学推理法
C.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