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l)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 钠与水 铝与水 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 HgCl 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 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2),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      (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某市热电厂使用的燃料是含硫较多的煤.该厂附近一所中学的同学经常闻到空气有异味,且空气能见度差.学习化学后,同学们意识到这有可能是该厂排出的废气超标造成的,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探究实验,请你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该厂附近所降雨水是否是酸雨?空气里SO2是否超标呢?
【查阅资料】I.我国关于SO2在风景区、居民区、工厂区的空气质量最高标准分别见下表:

Ⅱ.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如不与稀盐酸、稀硝酸等反应).
【设计实验1】第一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所降雨水(填“是”或“不是”)酸雨。在测定时间内酸雨pH减小的原因可能是__
【设计实验2】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以下步骤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
(1)用2L的空可乐瓶采集工厂附近的空气样品,采样的具体操作是:

(2)向取回的装有空气样品的可乐瓶中倒入NaOH溶液,盖紧瓶塞后充分振荡,仿照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加入一定量氧化剂H2O2,使其中Na2SO3完全转化为Na2SO4.向可乐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SO4和B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经过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固体质量为1.165mg.
计算:1.165mg硫酸钡中硫元素的质量为m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L空气样品中SO2的质量为mg.
由空气质量标准可得出结论:该厂排放的SO2严重超标.。
【发现新问题】考虑到空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第一组认为第二组同学的SO2的含量偏大,其依据是;你提出的实验改进方案是
【反思与应用】为尽快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目前,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许多有识之士正在研究废旧电池的有效回收再利用
技术。右图为普通电池(锌锰电池)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
分析回答:

(1)废旧电池内含有的一种有机物名称是____。
(2)小李同学想得到⑤中纯净干燥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溶
液,并检验氯化铵中的铵根离子。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
实验①玻璃棒的作用是
实验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则造成浑浊的原因可能(填编号)

A.滤纸破损 B.过滤过程中滤液的液面超过了滤纸的边缘
C.烧杯不干净 D.滤液C中的物质相互反应

实验③灼烧的目的是
实验④的反应方程式

(3)氯化铵中的铵根离子检验方法:用小试管取少量滤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微热,用试纸放在试管口,如果变蓝,则证明滤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价格相差很大,但外观、手感没有明显差异,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二者成分的不同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优质珍珠粉由珍珠加工而成,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钙、氨基酸等;氨基酸大部分能溶解于水,遇到浓硝酸并加热会呈现黄色或黑色。
②廉价“珍珠粉”由贝壳加工而成,加工过程中会用到氢氧化钠;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③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中,除碳酸钙外,其他成分均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提出猜想】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的区别可能有:
①廉价“珍珠粉”中含有
②廉价“珍珠粉”中不含氨基酸。
③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不同。
【实验Ⅰ】将少量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取两种滤液备用。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两种滤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滴加少量
优质珍珠粉的滤液没有变色;廉价“珍珠粉”的滤液变红
猜想①成立
取少量两种滤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加热至沸腾
优质珍珠粉的滤液有黄色出现,局部变黑;廉价“珍珠粉”的滤液没有明显现象
猜想②成立

【实验Ⅱ】将10.00g优质珍珠粉和廉价“珍珠粉”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直至恰好完全反应。数据记录如下:


优质珍珠粉
廉价“珍珠粉”
固体粉末的质量
10.00 g
10.00 g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46.00 g
50.13 g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
52.00 g
55.77 g

数据处理:通过上表数据计算廉价“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得出结论:廉价“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优质珍珠粉(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反思与评价】已知实验Ⅱ中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 。小明提出:用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乘以其质量分数,求出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进而利用化学方程式也能求出廉价“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你认为小明的思路是否可行?(选填“可行”或“不可行”)。你的理由是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选填字母)。
(3)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字母)。
(4)用右图甲所示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其原因是
。为完成上述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0mL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右图乙中处刻度线保持水平(选填“a”或“b”)。

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
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 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Ⅲ.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
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
【设计并实验】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2)小强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
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猜想②正确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
小华同学用上述溶液对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100克的废液中逐滴加入上述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3)小华同学所取废液中的溶质含
(4)图1中b→c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段表示
(5)图1中b和x的值分别为克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