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时,往盛有10.6g碳酸钙和氧化钙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4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CO2为2.2g
B.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为6g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5g
D.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95%
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②Cu(NO3)2、③HCl、④MgSO4,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A.②③④① | B.②①④③ | C.①③②④ | D.①②④③ |
右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
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
C.将t2℃时的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
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方案或实验事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Fe(OH)3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液体显红色 |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 |
C.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时,试纸变为蓝色 |
D.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会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
右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右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A.氯化钠和水 | B.硝酸铵和水 |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 D.铜和稀硫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