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
A |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
C |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
D |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A.AB.BC.CD.D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 | B.氮气 | C.二氧化碳 | D.稀有气体 |
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 |
![]() |
![]() |
![]() |
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晶体析出 |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足量) |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
高温煅烧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 |
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
C.溶液中一定含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
D.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目的 |
鉴别NaOH和CaCO3 |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
除去CaO中的CaCO3 |
方案1 |
加水溶解,看是否溶解、放热 |
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
点燃 |
加适量稀盐酸 |
方案2 |
加入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
加适量稀盐酸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加水溶解,过滤 |
今年4月6日,福建漳州市某化工厂的对二甲苯装置发生漏油爆炸,并致人员受伤,损失惨重。对二甲苯的化学式是C8H10,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下列有关对二甲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二甲苯是一种有机物 |
B.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g |
C.对二甲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5 |
D.对二甲苯是由8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