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可组成氯化钙、氢氧化钙等多种物质。
(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产氢氧化钙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实验探究小组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 ;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 。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步骤I: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
|
猜想二不成立 |
步骤II: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 溶液 |
产生气泡 |
猜想 成立 |
[拓展延伸]
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小吴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按要求填空.
①仪器a的名称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的发生装置有 (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有 ;用C装置收集CO2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 端进入(填“b”或“c”).
②实验室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小吴D装置的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溶液显蓝色,由此可知碳酸钠溶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
④小吴用E装置探究CO2能否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他做了两组对比实验:第一组用胶头滴管向广口瓶中加入2 mL水,发现气球鼓起不明显;第二组用胶头滴管广口瓶中加入2 mL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发现气球迅速鼓起.他得出的结论是:CO2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H为常见的液态化合物,K是一种紫红色单质。根据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①E溶液的颜色为 ,反应Ⅰ~Ⅲ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编号),化合物Na 2DO 4中D的化合价为 。
②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在工业上的用途是 。
③写出一个由G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 。
④D与K的混合物7 g与足量的E溶液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0.8g,则该混合物中D的质量分数为 。
X、Y、Z、W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的一种原子没有中子,Y的一种单质可用于制铅笔芯,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W2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单质.回答下列问题:
①Y的另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该单质的名称为 ,Z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②X、Z、W三种元素可形成一种盐,该盐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其化学式为 .
③实验室检验YZ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钠与Z形成的化合物Na2Z2常用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因为Na2Z2与YZ2反应生成Na2YZ3和Z2,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⑤X、Y、W三种元素可按质量比2:6:7形成一种的火箭燃料偏二甲肼,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偏二甲肼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均无污染,其化学方程式为
.
课堂上老师对探究干电池原理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图甲:把一块锌片和一根碳棒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U型管中;
图乙:用导线将锌片和碳棒连接起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U型管中,并在导线中间连接一只灵敏电流计。
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甲主要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
(2)乙观察到与甲不同的现象是 、 。
(3)配制所需硫酸:现有98%的浓硫酸18g(体积为9.8mL),可将其配成24.5%的硫酸溶液 g,配制的具体操作过程是 。
(4)取(3)所配24.5%的硫酸溶液20g,向其中滴加25%的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①请计算产生沉淀的质量 g,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②沉淀过滤后水的质量是 g。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组成如表
空气组成 |
X |
O2 |
Y |
CO2 |
其它 |
体积分数 |
78% |
21% |
0.934% |
0.034% |
0.002% |
如图是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的分子式是 ,Y气体名称是 。
(2)煤的气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3)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Ⅰ.将液态空气气化,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X Y(选填“高于”、“等于”、“低于”)
Ⅱ.分子筛分离。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X O2(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4)结合流程和所学知识可以预测: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还伴随有 变化。(选填“状态”、“能量”、“原子”、“压强”)
(5)写出NH3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
(6)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之比,则空气中氮分子与氧分子总质量之比等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