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X |
Y |
Z |
|
A |
Fe |
FeCl2 |
Fe2O3 |
B |
CaO |
Ca(OH)2 |
CaCO3 |
C |
AgNO3 |
Ba(NO3)2 |
BaSO4 |
D |
H2O |
O2 |
CO2 |
下表列出了除去杂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
通过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
B |
氯化钠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
C |
氯化钙溶液 |
稀盐酸 |
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
D |
氯化钾溶液 |
碳酸钾 |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
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酚酞溶液区分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 |
B.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与食盐固体 |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
D.用硝酸银溶液区分氯化铜溶液和硝酸铜溶液 |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将黄铜与铜互相刻划,铜表面出现划痕 |
B.室温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搅拌,固体不溶解 |
C.向蒸馏水中滴入2—3滴植物油,搅拌,植物油完全溶解 |
D.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固体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
B.合成纤维和羊毛可以用燃烧法区别 |
C.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吃无害 |
D.有机物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O、CO2也是有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