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下表为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
氢 |
氦 |
氧 |
氟 |
钠 |
硫 |
元素符号 |
H |
He |
O |
F |
Na |
S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①表中氧原子的核电荷数x=
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上表所列的6种元素中,位于第一周期的元素有 种。
③氟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所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
④由上表中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该化合物为 。
(2)如图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示意图
向盛有10g纯碱样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80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86.7g。
(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称为血糖,为人体组织提供能量。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1)一个葡萄糖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在学习“酸和碱”后,瑞娟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进行再探究。想到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提出疑问: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
为此,瑞娟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点燃的硫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有少量的水)中,反应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后,盖紧集气瓶口的玻璃片,振荡集气瓶;再打开玻璃片,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随后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瓶中液体变为红色。
瑞娟同学产生许多困惑:这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什么?怎样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去?
瑞娟询问老师,老师告知:在涉及的反应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式为H2SO3);亚硫酸还可进一步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
请你帮助瑞娟同学解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如图图示中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用来验证: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实验操作: 。
(2)分别写出生成亚硫酸、硫酸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 ;② 。
(3)以上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4)亚硫酸、硫酸、盐酸和碳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 ;
(5)为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散发至空气中。有以下试剂,你认为用来代替集气瓶中的水最为合适的是 (填序号)。
①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浓盐酸; ④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室中分别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结合下图所提供装置完成下列表格
填写内容/反应物 |
化学方程式 |
气体制取装置组合(填序号) |
高锰酸钾 |
例:2KMnO4 |
|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
|
|
氯酸钾(二氧化锰) |
|
/ |
(2)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甲、乙所指仪器名称:甲 ;乙 ;
②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与其他两种方法的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 , (写出两条);
③若用如图装置收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集气瓶。
镁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制造中大显身手,小亮在实验室模拟“海水制镁”的原理来富集镁,他将25g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于盛有70g水的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63.6g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图象如图),过滤,称量滤液质量为147g,求:
(1)图象中m= g。
(2)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