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 |
取样,滴加Ba(NO3)2溶液,观察现象 |
B |
检验NaOH溶液部分变质 |
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
C |
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用硫粉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D |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
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2CO3、NaOH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适量盐酸,蒸发结晶 |
A.AB.BC.CD.D
锌粒放人CuSO4溶液中,发现锌粒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有少量无色无味气泡产生。对于产生气泡的“异常现象”,下列猜想无科学道理的是 ()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 | 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 |
C.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某种酸 | D.Cu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
右图(1)表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右图(2)A、B试管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固体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发现A试管中固体增多.B试管中固体减少,则加入的物质是 ( )
A.硝酸铵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生石灰
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
B.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
C.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
现有X、Y、Z三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投入到稀盐酸中,Y无反应,如果把X、Z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锌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断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Y﹥X﹥Z | B.Z﹥X﹥Y | C.X﹥Z﹥Y | D.X﹥Y﹥Z |
下列有关洗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汽油溶解衣物上的油渍 | B.用洗洁精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
C.用食醋洗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 D.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菜刀上的铁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