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是离子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原子中都有质子和中子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是碱溶液
D.铁在高温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则隔绝氧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
实验室许多药品都需密封保存,下列对药品密封保存原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A.浓盐酸——防止挥发 |
B.NaOH溶液——防止与CO2反应 |
C.浓硫酸——防止吸水 |
D.生石灰——防止与氧气反应 |
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由这一过程可知
A.图甲中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大a |
B.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
C.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 |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
依据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硫酸钠或氯化铵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均可采取添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 |
B.升高温度,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都增大 |
C.45℃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D.60℃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两种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40℃时,硫酸钠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
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
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甲 |
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是
A.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是200g |
B.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D.采用降温的方法可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