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他决定探究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 4,并放出氢气。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猜想与假设]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作出猜想:
猜想①Fe>Ni>Cu;猜想② 。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 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证明 (填"猜想①"或"猜想②")成立。
(4)[拓展延伸]用铜片、NiSO 4溶液和 ,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某同学在实验室作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将稀硫酸滴入到8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稀硫酸10克,请计算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小明同学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产生的现象是 ;试管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1)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的原因是 .
(2)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 .
(3)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是 (写一种即可).
(4)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发现过滤后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 (写一种即可).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
(1)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 。
(2)C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有NaCl
乙同学猜想:有NaCl、CaCl 2
丙同学猜想:有NaCl、CaCl 2、HCl
你的猜想:有 。
【交流讨论】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
。 |
我的猜想成立 |
【反思与总结】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甲、乙为两种化合物且含有相同的元素,丙为气体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请推断并回答:
(1)乙物质的名称是 .
(2)写出甲→乙+丙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