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已知C含有两种元素,E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是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 ,D→E: 。
(3)图中相互关系涉及基本反应类型有 种。
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 该实验是将(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② 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③ 要测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应如何操作。
如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① 20℃时,KNO3的溶解度是g/100g水。
② 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③ 20℃时,将40gNaCl固体 投入到100g水中,得到的NaCl是(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保留到0.1%)。
④ 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提纯的步骤是:
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⑤ 把KNO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 D.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符号是。
②“促进低碳经济”,警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③活性炭作为家用冰箱除味剂,是因为它具有作用。
④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它的类别属于(填“酸”“碱”“盐”), 如果将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放在火上灼烧,透过钴玻璃火焰呈色。
下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制取氧气,并验证其与炭粉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a c
(2)写出a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反应发生后,d中溶液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除去用双氧水制得的氧气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应在(填甲、乙或丙)处添加装置(填Ⅰ、Ⅱ或Ⅲ),证明d装置中的反应已完全,应在(填甲、乙或丙)处添加(填Ⅰ、Ⅱ或Ⅲ)装置。
(5)该装置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B、C三组实验如下图所示,根据发生反应的现象及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问题:
(1)三组实验有多个共同点:
①试管中反应物都是无色溶液
②都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③实验现象。
④。⑤。
(2)写出实验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