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KI,K2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及步骤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 I: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溶液注入A中,关闭漏斗活塞。
实验 II:打开KI,观察到B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中,待停止倒吸。
实验 III:打开K2,观察到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
[思考与交流](1)B中滴有酚酞的Ca(OH)2溶液呈红色,说明Ca(OH)2的溶液的pH 7.(填“<”“>“或“=”)
(2)实验I中在A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有 ,根据实验I和 II (填“能”或“不能”)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3)实验III,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III,C中溶液倒吸入A装置的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经分析,瓶中混合物一定含有水、氯化钠和酚酞,可能含有碳酸钙。为进步确定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提出以下猜想:(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一:CaCl2:猜想二: 。
①请完成猜想二。
②请你帮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正确 (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 。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易生成一种暗红色的固体,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少量的铁粉加入到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
已知:2Cu+2H2SO4+O22CuSO4+2H2O
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②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下列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①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它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冶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③某同学为了验证Fe、Zn、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
(A)将锌片浸入稀硫酸溶液中
(B)将铜浸入稀硫酸溶液中
(C)将锌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该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元素的活动性顺序,需要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到目的,你认为应该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
金属冶炼是把金属化合物转变成金属单质,如炼铜的方法有:
(1)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这是利用铁的活动性比铜________.
(2)干法炼铜:CO+CuOCu+CO2,这是利用了CO的________性.
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并测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提示:资料显示该种塑料袋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图中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1)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H2O2:溶液滴入到A装置的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再点燃C处的酒精灯,使反应进行.
(2)A装置中CuS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3)通过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可以判断塑料袋试样中含有碳元素.
(4)根据实验前后D装置的质量变化测算出该塑料袋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3%.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则测算出来的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