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 ,反应的化方程式为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在生活中可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3)如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4)请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 (填字母),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NO难溶于水,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实验室制取NO,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气体应从 端(填“f”“j”“h”或“i”)通入。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NH3,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中国北斗,星耀全球﹣﹣6月23日,由氢氧发动机提供动力的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将北斗三号最好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送上太空。已知火箭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需要44t液氢(H2),则使液氢完全燃烧需提供液氧(O2)多少吨?
为了测定某银、锌合金(假设合金中只含银和锌)中银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20g银锌合金粉末进行实验,现将125g稀硫酸分五次加入合金粉末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
滴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5 |
25 |
25 |
25 |
25 |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
0.05 |
m |
0.15 |
0.20 |
0.20 |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m的值为 ;
(2)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为 ;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能产生气泡的是 (填序号)。
(2)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填序号),写出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3)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
(4)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A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铜与硫酸真的不能反应吗?
【查阅资料】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③SO2能与碱溶液反应;
④SO2能溶于水,但不溶于饱和NaHSO3溶液
【进行实验】
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打开开关K,发现D中品红溶液褪色,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上浸有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收集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中有明显现象后,关闭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有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长颈漏斗内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则B中盛放的液体为 (填序号)。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饱和石灰水
D.饱和NaHSO3溶液
【知识拓展】化学反应的进行与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反应条件都有一定的关系。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3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随着加热时间的持续,在1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色的变化依次为:黄色、红褐色、红棕色、黑色。同学们对此现象产生了疑问,于是他们对FeCl3溶液加热,灼烧的变化进行了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酒精(C2H5OH)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2O3反应;
②Fe与Fe3O4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一】
将大约20mL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溶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
由此得出结论:
①FeCl3溶液呈黄绿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 (用离子符号表示)。
②加热饱和FeCl3溶液时,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固体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由实验可知: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 (填“能”或“不能”)获得FeCl3固体。
【实验二】
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2Fe(OH)3 +3H2O。
【实验三】
同学们对玻璃棒上产生的黑色物质继续探究: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认为,可能是C、Fe、FeO、Fe3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测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表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
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 |
黑色粉末中不含的物质是 |
②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
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
综合①②实验现象判断,此黑色物质成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