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中考期间,某学校食堂为学生早餐定做的食谱:馒头、米饭、红烧排骨、清蒸鱼、牛奶,为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你建议食谱中补充 (填字母序号)。
A.水煮豆腐B.红烧牛肉C.清炒白菜D.煎鸡蛋
(2)即将毕业的我们,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的灭火方法是 ;购买衣服时,区分蚕丝面料和纯棉面料,通常是取样品用 的方法鉴别。
(3)小马家种植了杨梅树,杨梅树的施肥很讲究,已挂果的杨梅树只需施加有机肥和硫酸钾,硫酸钾属于 (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若A、B、C均含有一种相同的金属元素,A→B是化合反应,常温下E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物质A、C的化学式:A,C。
(2)请写出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015年两会期间,能源、环境问题成为了热议的话题之一。
(1)近几年来,雾霾在我国多地频发,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雾霾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填字母序号,下同),下列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
A.二氧化氮 | B.一氧化碳 | C.二氧化硫 | D.可吸入颗粒物 |
(2)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氢气被誉为“最理想的燃料”,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该反应中氧化剂为(填化学式)。
2015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A图所示的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是(填名称)。
②B图所示的是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③C、D图所示的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C中铁片变红,D中铁片依然光亮,对比C、D中的现象,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④E图所示的是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其中热水作用。
(2)若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3)配制11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mL。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均倒入烧杯中。若量取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俯视,而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用量筒量取水。
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氢氧化钠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④装瓶并贴上标签。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工厂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上述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80g,恰好完全反应(废水中无不溶物,其它成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请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常选用装置B或装置C, C与B相比较,其优点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字母编号)。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A.只有CO2 | B.只有O2 |
C.只有CO | D.CO和O2混合气体 |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
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