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无色溶液,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红和小明用不同方法鉴定。
实验一: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小红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插入没有打磨的铝片 |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 |
小红认为该溶液为稀硫酸 |
小明用pH试纸测定其pH |
pH=13 |
小明认为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
小红和小明操作均无误。
【提出问题】
该溶液到底是稀硫酸还是氢氧化钠溶液?
【查阅资料】
铝、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可与强碱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NaAlO2)和一种氧化物。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NaAlO2与铝、氧化铝均不反应。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该溶液为 溶液。
【交流反思】实验一中,小红所做实验开始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粉末。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气压,利于疏通。
实验二: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玻璃弯管模拟家庭下水道,并用动物脂肪和毛发堵在弯管处,他按照使用说明从左端管口加入管道疏通剂,并用胶塞堵住弯管左端上口,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填字母序号)。
A.产生大量气体
B.弯管内温度升高
C.堵塞物变软被气体赶出,落入烧杯中
实验三:为了证明烧杯中废液里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澄清废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 |
溶液变红 |
废液中有氢氧化钠剩余 |
小红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 ,小红把酚酞改用 (填药品)进行实验,得出废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管道疏通剂中氢氧化钠过量,可确保铝粉反应完全,并且过量的氢氧化钠对下水道有清污的作用。

从大理石(主要杂质是氧化铁)中提纯碳酸钙的一种实验流程如下:
(1)反应池I中用硝酸不用稀硫酸的主要原因是 。
(2)反应池Ⅱ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 。
(3)反应池Ⅲ用生成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过滤Ⅱ中所得滤液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 。
硝酸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试剂。
(1)硝酸钾是由 和 构成的(填写微粒符号)。
(2)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1%)。
(3)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以总结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60℃时11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 (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时配得的溶液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是 g。
(4)列式计算:用100g 10%的硝酸钾溶液配制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多少亳升?(水的密度为1.0g•mL﹣1)

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氢气: ,
(2)金属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膜: ;
(3)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 ;
(4)石灰水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5)甲烷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已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医”中。
(1)衣:区分羊毛线和棉纱线的方法是灼烧,羊毛线燃烧时能闻到 气味。
(2)食: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中学生每天要补充60mg的维生素C,下列物质富含维生素C的是 (填字母)。
A.橙子 B.猪肉 C.面粉
(3)住:下列属丁直接利用太阳能辐射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的是 (填字母)。
A.石蜡燃烧 B.太阳能热水器 C.燃料电池
(4)行:城市交通中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对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好处是 。
(5)医:出现低血糖症状时需要尽快补充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是 。
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相邻两行间的点(每个点只能连接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