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
B.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和铝
D.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平谷2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
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
(顺义25)将足量的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物质数量关系的是
(顺义24)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
方案1 |
方案2 |
|
A |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用适量稀盐酸洗 |
用适量稀硫酸洗 |
B |
鉴别NaOH和Na2CO3固体 |
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C |
干燥二氧化碳 |
将气体通过固体CaO |
将气体通过浓硫酸 |
D |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
滴加稀盐酸 |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顺义23)下列物质之间,不存在如下图(“→”表示能转化)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
A.①H2O2②H2O③O2 | B.①Na2CO3②CO2③CaCO3 |
C.①CaCO3②CO2③Ca(OH)2 | D.①C②CO③CO2 |
(顺义22)为比较4种金属X、Y、Z、W的活动性,小刚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能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
参加反应的物质 |
X |
Y |
Z |
W |
W(NO3)2溶液 |
— |
√ |
— |
|
ZNO3溶液 |
√ |
√ |
||
稀盐酸 |
— |
— |
√ |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Y > W > Z > X B.Y>W>X>Z C.X > Y > W > Z D.Y > X >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