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填选项字母)。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C中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
(5)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K1、K4,关闭K2、K3,其中打开K1的目的是 ,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待红磷熄灭、C装置冷却后,打开K3,观察到的现象是 。
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转变成燃料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若生产64t甲醇,则可回收二氧化碳多少吨?
探究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因素.

(1)王老师使用压强传感器等设备,检测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分解时气体压强如图所示的压强﹣时间的曲线变化.由此可知,其它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填“越快”、“越慢”或“不变”);
(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
认识仪器、选用装置以及正确处理实验意外,是实验素养的具体体现。
(1)图1为实验室制备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 ;
(2)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图2所示装置制备氧气,在曲颈瓶中装有硝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置于火炉上加热,产生的氧气用动物膀胱收集。该实验若改用图1中的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 (填装置下面的字母);
(3)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导致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了导气管。可采用的补救措施是 (说出一种)。
某实验小组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为依据实验数据绘制的 V(盐酸)﹣pH图。
(1)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时,溶液呈什么颜色?
(2)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2时,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主要的微粒有哪些?
(3)举出中和反应的一个应用实例。

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试采成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请回答:
(1)CH4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
(2)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一个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