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乙两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相同的四个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D中的现象是  

(2)以上实验中,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B、C、D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

①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  

[拓展延伸]

甲、乙两组同学共同讨论后一致认为两个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为同一物质,请写出本实验过程中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即可)。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家庭、医疗等方面,它具有杀菌、漂白、防腐和除臭等作用。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

(1)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   

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对该粉末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

(1)定性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

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

红色粉末全部消失,溶液呈棕黄色

粉末为Fe2O3

  

Cu粉

写出“红色粉末全部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定量实验:

取该粉末4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CO,然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实验装置如图:

①实验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  

②若该粉末全部是氧化铁,在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B装置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CO,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  

A.NaOH溶液

B.稀盐酸

C.水

如果该实验没有装置B、C,实验造成的危害是  

③若该粉末为铜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是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  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1 5 ,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向200g Na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滴加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是  g;

(2)原混合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聊城市某学校2019年实验操作模拟训练的一个题目是:鉴别稀硫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三种无色溶液。小组的同学把标有序号1、2、3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入标有对应序号的三支试管中,向三支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如甲图,鉴别出1号溶液,再向另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如乙图。请回答:

(1)1号试管中是  溶液。

(2)乙图中2号试管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填微粒名称)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把该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除含有酚酞外,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HCl;猜想二:HCl和  ;猜想三:HCl和BaCl2

[进行实验]①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  正确。

②为了验证该滤液的酸碱性,将一片pH试纸放在干燥的玻璃片上,用  蘸取该滤液,滴到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pH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读出pH=5。

[交流拓展]2号试管中滤液显酸性,要将该滤液调至中性,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填序号)。

A.铁粉 B.氯化钙溶液 C.石灰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