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钾(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构成硝酸钾的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硝酸钾的微观模型可表示为
C.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为S1,60℃时的溶解度为S2,则S1>S2
D.采用降低温度、增加溶质、蒸发等方法,可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将一定量的铝粉投入到含溶质为Mg(NO 3) 2、Cu(NO 3) 2、AgNO 3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滤渣中一定有Ag、Cu |
B. |
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没有Mg |
C. |
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 3) 2、AgNO 3 |
D. |
滤液中一定有Al(NO 3) 3、Mg(NO 3) 2 |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粗盐水中的Mg 2+、Ca 2+、SO 4 2 ﹣,得到精盐水 |
依次加入过量的Na 2CO 3溶液、BaCl 2溶液、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鉴别CaCO 3、NaOH、NaCl、NH 4NO 3四种固体 |
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
C |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
高温煅烧 |
D |
区分棉纤维、涤纶、羊毛线 |
点燃,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t 1℃时a、c两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B. |
t 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 |
C. |
t 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
D. |
t 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 |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
B. |
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
C. |
n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只有Na +和Cl ﹣ |
D. |
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
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
B. |
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 |
C. |
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CO 2+C |
D. |
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