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钙(CaCl2)可用作干燥剂、混凝土防冻剂等。实验室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Al2O3、Fe2O3、SiO2等杂质)制备氯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31%的稀盐酸730g,需要36.5%的浓盐酸 g。
(2)酸溶时碳酸钙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滤渣I的成分为 ,滤渣II中含有Al(OH)3和 。
(4)过滤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操作I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浓缩、 、 、过滤。
(5)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中和稍过量的石灰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课堂上,老师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紫红色。科学兴趣小组重做了这个实验,小明发现试管内壁显砖红色。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是否产生了别的物质?
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1:氧化亚铜是砖红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资料2: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
于是,小明往试管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浸泡一段时间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
(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 。
(2)小明与其他几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加热前:第一小组是在潮湿的试管中加氧化铜粉未的;第二小组氧化铜粉末堆积在试管底部;第三小组氧化铜粉末薄薄地平铺在试管内壁。三个小组其他操作都相同且规范。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 。
(3)第三小组实验虽然很成功,但是实验后试管内壁不容易清洗。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氧化铜粉末铺在试管内壁上造成的。如何既让实验成功又不会在试管内壁留下难以清洗的铜?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 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有机物是自然界物质中的一个大家族。
(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①尿素[CO(NH2)2]②纯碱(Na2CO3)③酒精(C2H5OH)④葡萄糖(C6H12O6),属于有机物的是 (选填序号)。
(2)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在乙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是 。
(3)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X与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X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普通火柴的火柴头中含有可燃物、摩擦剂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提供助燃剂),火柴头在火柴皮上摩擦产生的热使可燃物燃烧放热,让氯酸钾快速分解产生助燃剂,使火柴头猛烈燃烧,从而引燃火柴梗。
(1)火柴头和火柴梗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它们各自的 。
(2)写出快速产生助燃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海绵铁是多孔隙的块状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单质,常用于除去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溶解氧,当含有氧气的水通过海绵铁时,其中铁单质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氢氧化物。回答:
(1)写出上述生成红褐色氢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
(2)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表现了 性(选填“氧化”或“还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铁块相比较,海绵铁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 。
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二氧化碳分子,它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6O18O(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1)18O中的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
(2)相同分子数的C16O2和C16O18O.分别与足量CaO化合全部转化为CaCO3,生成CaCO3的质量前者 后者(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