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悦读
材料一
2020年2月28日,江汉方舱医院被称为"清流哥"的年轻人治愈出院。时间回到2月5日,在武汉的方舱医院里,一名年轻患者躺在病床上读书的新闻迅速走红。有的网友感叹这位年轻人面对病毒时的淡定,更感慨书籍的魅力。于是许多人重新翻开纸质书籍,嗅到了久违的书香,更有人发出内心感悟:有书相伴,真好!
材料二
材料三
2020年疫情时期的世界读书日注定是不平凡的。在读书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安徽组织"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频大赛"和"图书惠民月"活动;黑龙江推出"书中自有春日"融媒策划,读者可以在快手抖音平台朗诵与春天有关的作品并接力上传视频;贵州举办2020多彩贵州全民阅读马拉松快闪赛,参赛者用6个小时阅读一本指定的书……
曾经,阅读的场景相对局限,书店、家中或图书馆最为常见。如今,公共阅读设施越来越便利,"24小时书店""社区书店""城市书房"等新型阅读设施开进社区、街头、商场和超市。在北京隆福寺,一家名为"更读书社"的新型书店,读者不但可以购书,也可以借书。它开发的24小时无人值守城市书房,读者凭借一卡通或身份证就能刷卡进入书房借书或阅读。在宁夏银川,随着"纸享阅读"智能书柜的出现,纸质书可以像共享单车一样触手可及:读者线上下单,送书上门,最快3小时内就可以将借阅的纸质书送到读者手中。
材料四
阅读离生活到底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人觉得,更近了。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50万种,精深的、经典的、时新的,都能读到。互联网也提供海量读物,且日新月异的技术不断刷新阅读的内容、体验场景,人们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但也有人认为,距离更远了。尽管信息唾手可得、阅读触手可及,但仍有不少人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萌生"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焦虑。此外,信息爆炸、良莠不齐,也增加了获取知识的隐形成本。
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坎坷,依然能够笑迎挑战。一位作家曾说: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他父亲的书架上有什么书。如果家中缺少书香,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也不太会把阅读当作人生习惯。因此,全民阅读活动应该把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作为主要抓手,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资源和阅读指导。
阅读不仅能给人以知识,还能给人以智慧。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有智慧,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
材料五
我国每年人均读书不到5本,和有的国家人均十几本的阅读量相比,的确不高。一方面是热爱阅读的群体阅读量有所增长,一方面是不读书的人总也不爱读,双方的拉锯导致数据僵持不前。年人均读书4本多一点,这个数据已经徘徊了10多年,而这10年正是中国出版业大发展的10年,无论是图书品种的丰富性还是内容质量,都是历史最好的。更何况,今天只要动动手指,图书就会送到家,电子书更是便利到无以复加,可国民阅读量就是迟迟不能突破5本大关。
(摘编自互联网、《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要是没有"清流哥"的走红,人们就嗅不到久违的书香,认识不到读书的好处。
B.贵州的"全民阅读马拉松快闪赛"融入时尚元素,比安徽的活动形式更好一些。
C.阅读跟人们的距离更远了,主要是因为信息爆炸、良莠不齐增加了获取知识的成本。
D.阅读不仅让人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让人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
(3)结合材料,简述国民年均阅读量迟迟不能突破5本大关的原因及对策?
综合性学习。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在本月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要向全校师生宣传我国的茶文化,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
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
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请你根据记录概括出茶为大家所欢迎的三个原因。
茶楼老板:我们茶楼从环境设计到经营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特色,所以茶客盈门,我们的收入也就很好啦。
年轻白领:我也喜欢上了喝茶。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
退休老人: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这不,我每天都喝茶!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原因二______________原因三_______________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使整句话语意连贯,表意明确。(2分)
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漾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综合性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6 分)
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选题的是()
A.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 | B.珍爱生命与仿生技术 |
C.珍爱生命与远离毒品 | D.珍爱生命与见义勇为 |
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珍爱生命需要智慧》,你会选用下面哪一则材料?为什么?
甲:邰丽华身残志坚,为实现梦想,和同伴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苦训练,终于为人们奉献了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
乙:22岁的乐刘会,困在地震废墟中冷静等待救援,听不到任何声音,她就平静呼吸,保存体力;听到有人经过的声音,她就大声地呼救。在被困70多个小时后,她终于获救。
我选。
理由是:星期天,课题小组的同学们终于完成了综合性学习报告。由于天热,有位同学提议到江边去游泳,你不赞同他的想法。这时,你看了看学习报告的题目《呵护生命,从现在做起》,灵机一动,说:“。”
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
西域中学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开展“漫游语文大世界”的活动,请参加下面的活动。同学们一定参加过许多语文学习活动吧!活动后一定感到收获不少吧!坐下再冷静思考一下,或许还有一些缺憾。请以你最熟悉的一次活动为例,回顾和反思一下活动的全过程,对本次活动作一个小结,在未形成文字材料之前,请你列出这个小结的写作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课本“名著导读”目录中常用一句话来概括点评名著的内容或特色。例如“《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请你给《西游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部名著各写一句话来点评其内容或特色,字数20字以内。
①《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