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节选),回答问题。

[甲]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是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乙]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下列语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乙]文的说明对象是卢沟桥,两个选段从说明顺序上看都属于逻辑顺序。

B.[甲]文的中心句是"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的"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无法被人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方法,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C.[甲]文"大多引用活水"中的"大多"意在说明池沼大部分使用活水,不是全部;

[乙]文"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几乎"一词强调了桥面与河面不完全平行。"大多"和"几乎"都从程度方面进行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一句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5)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在第(1)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第(2)段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请根据第(3)段文字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
选文第(4)、(5)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课内现代文阅读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____(a 走,b 跑,c 跳,d 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
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
让他去。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要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
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
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
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
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
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
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选段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只填序号)。(2分)
用横线划出具体描绘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的语句,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待美丽
李幼谦
  “栀子花,靠墙栽,雨不落,花不开。”民谚如是说。
  我家后院有两棵栀子花树,东墙是小花,买来栽了两年,前年才新花初绽十来朵。西墙大花是原来房主留下来的,据说五六年来“长僵”了,高不盈尺,一朵花也没有开过,我们施肥培土后,去年零零星星开了几朵,至今那棵树长得有半墙高了。
  今年春天来得早,三月份两棵花树便一起打苞了,由叶芽般的小尖发育,如橄榄的花蕾直立在每枝的顶端,小花树有六七十个蓓蕾,大花树有一百多花苞,有的已经能够看见涡轮纹,只等春雨沙沙时就要含苞欲放了。
  雨来了,来得好快、来得好急、来得好大、来得好久,一直到五月下旬,本应该是“贵如油”的春雨却太多而太滥,没完没了地泼皮耍赖,下得自己也不耐烦了才停止。
  其间,等不及的桃花“零落成泥碾作尘”,连影子也没有留下来;等不及的石榴花落红成阵,“化作春泥更护花”了;等不及的冲天红那艳丽的大喇叭边开边烂,只剩下惨不忍睹的丝缕,让人产生美丽的惆怅……
  栀子花不急,它像顽强的孩子紧紧地闭着小嘴,深沉得如玉蕴石腹,坚贞地与风雨同在,在如瀑的大雨中,一颗颗“青橄榄”愤怒地朝天直立着,大雨像给它洒上几滴露珠,更让它们绿得滴翠……
  等了一个多月,终于等到了云开日出的日子,就在“六·一”前夕,它们次第开放了,那一朵朵洁白如雪的栀子花,在等待中完善了形体,在等待里孕育了馥郁的香气。小栀子花尖瓣多姿,竟然也有茶杯口大小,大栀子花硕大多层,一朵朵大如海碗。堆棉涌雪一般的栀子花阵,朝朝暮暮散发出如烟如雾的香气,把我的后花园熏染得生机勃勃。
  虽然,随着端午的到来,它也花老瓣黄,被如盖的绿叶掩没了残体,可是栀子花美丽过了,辉煌过了,终于没有辜负夏天火热的希望,没有辜负秋季顽强的坚持,没有辜负冬天孤独的守望,献给暮春一场轰轰烈烈的美丽。
  我在璀璨如雪的花间陶醉,想起它们在淫雨如瀑的日子里的等候,是那么庄严、圣洁、安详、恬静,那种深邃的诗意编织出的优美意境让我怦然心动,更使我领悟到人生的一种哲学:等待,是一种充实与完善。人生的希望,有许多是在等待后才有结果的。
文章用民谚开头,有什么好处?
第五段写桃花、石榴花、冲天红的目的是什么?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概括栀子花花开前和花开后各具有什么特点?
有人认为,“等待美丽”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结合原文说说你的观点。

地磁场如何影响人体?
毕东海
信鸽辨别方向的能力特别强,即使上海的信鸽带到新疆放飞,它仍然会飞回上海。路途中就是碰到狂风暴雨,它也不会迷失方向。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辨别方向的本领呢?科学家对信鸽进行研究,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把磁棒和铜棒分别绑在一些鸽子身上,然后运到很远的地方放飞,选择在阴天。结果很有趣,绑着铜棒的鸽子,飞行方向正确,都安全返回主人家。而那些绑着磁棒的鸽子却满天飞失去了方向。这个实验说明鸽子能利用地磁场导向。绑了磁棒的鸽子,识别地磁场的本领受到磁棒的干扰,自然也就迷失方向。
科学家对候鸟迁徙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候鸟体内有“雷达”,它能够根据自己的电磁场同地磁场的相互作用来正确定向。为了证明这一点,秋天,科学家把候鸟关进笼子里,用布罩起来,不让它们看到外面世界。这些鸟却固执地聚集在笼子的南部,准备向南飞。后来,把笼子放在一种磁场装置里,这些鸟儿就失去了方向,在笼子里到处都有。可见地磁场对它们是多么重要了。不光鸟类,就是一些昆虫,甚至细菌也会对地磁场有感受之能力。有一种细菌,总是一头朝南,一头朝北。从不在东西方向上“躺”着。这就充分说明它也有感知地磁场的本领。有的鱼儿,把它放进陌生的静水池里,它也是朝着南北方向游动。有种白蚁能在南北方向上建巢,因此称这种白蚁为“罗盘白蚁”。
医学家发现,人类的某些疾病与地球的磁纬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例如猩红热多数发生在北纬30-60°和南纬10-40°范围之内,而且发病率与地磁的变化有关。在一些地磁异常的地方,人们患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和精神病的人数,要比地磁场正常的地区高120%—160%。这充分说明,地磁场与某些疾病相关。
那么,地磁场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呢?解释有多种,但都不理想。一种认为人体的各部分都有水,水在地磁场中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这样,当地磁场变化后,自然影响到水,也就使人体功能也发生变化,引起某些疾病。
有的学者认为,人的各种器官也是有磁场的,即使地磁场发生微弱变化,也会引起头脑、血液等周围的磁场发生变化,导致机体功能受影响,功能失常,疾病出现。也有人认为,人是处在不同生态环境之中,因此人的每个器官都带有当地地磁生态的烙印。当地磁变化后,人就会出现生理反常,产生反应,引起疾病。当然,还有人提出生物膜理论以及其他不同的解释。但都不能使人满意。地磁场到底如何影响人体的,特别是对大脑活动的影响,生理活动的影响,尚没有科学的解释。但愿本世纪内科学家能找到答案。
文章以信鸽辨别方向的能力特别强开头进行说明,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第四段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由这句话可判断本文的主要说明顺序是什么?
综合全文分析概括,现在有几种关于地磁场影响人体的科学解释?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了。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老头子是用什么方法使鬼子束手挨打的?
选文主要通过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塑造了老头子怎样的形象?试举一例分析。
选文中有四处环境描写如诗如画,分别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