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2)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诗歌赏析: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像绉纱般的波纹。
体会诗歌中加点字的妙处。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除夜1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1除夜:除夕之夜。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和“见”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个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晚次乐乡县①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呜。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同"叫"。

1.

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

2.

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
B. 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C. 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
D. 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