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和防霉的效果。

Ⅰ.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进行实验]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装置

现象

试管内壁有水雾

注入酸后,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②中现象说明有CO2产生。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由实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Ⅱ.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

[进行实验]分别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8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序号

配方

面粉/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酵母/g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蔗糖/g

0

0

0

0

5

5

x

5

丙酸钙/g

0

0.06

0.10

0.15

0

0.06

0.10

0.15

开始发霉时间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解释与结论]

(3)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4)第2组,⑦中x为  

(5)对比第1组、第2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

(6)某同学认为“制作面食、糕点时,丙酸钙用量越大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O2、CO2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这两种气体反应的共同点(填序号)
A.需要加热B.需要催化剂C.反应物只有一种D.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1)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参与实验室制气体制备的研究和实践,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导管和橡皮塞等未画出)

实验药品:6%双氧水、大理石、稀盐酸、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比较研究】请填写下表

【实践探究】
(1)某同学选用a,c,d,f,j等组装制取和收集氧气装置,该同学反应所用原理为:(用符号表达式表示)用该收集氧气的装置应如何验满?
(2)四位同学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分别设计了下列四套制取和收集二氧化
碳的装置。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为:他们对设计的装置相互进行了交流评价。其中可能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能够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的装置是,用该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应如何验满?
【反思小结】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发生装置------药品的状态和
收集装置------和化学性质中的
【拓展运用】
某同学还设计了如下制取并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K1K2为玻璃导管上开关)
(1)当打开K1,关闭K2时,用I、II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金属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不需要加热)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2)小李同学认为在不改变I、II装置的仪器和位置的前提下,该装置可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他的做法是:

下图“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2)写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3)试管a中所得气体是,检查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是:
(4)通过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
(5)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多数只与氧气反应,也有不同的,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与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燃烧匙内放入红磷,测得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在不改动装置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后,几乎没水进入集气瓶中,原因是
(2)若用镁条代替红磷,实验后,集气瓶中进水的水量应该(填“大于”或“小于”)1/5;
(3)用铁丝也不能完成实验,请你总结该实验所用药品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②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反应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主要有①反应温度;②反应物浓度;③是否使用催化剂;④物质间的接触面积大小。请用序号填写如下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