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和防霉的效果。
Ⅰ.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进行实验]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
① |
② |
装置 |
|
|
现象 |
试管内壁有水雾 |
注入酸后,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
[解释与结论]
(1)②中现象说明有CO2产生。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由实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Ⅱ.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
[进行实验]分别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8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
组别 |
第1组 |
第2组 |
|||||||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
配方 |
面粉/g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酵母/g |
0.75 |
0.75 |
0.75 |
0.75 |
0.75 |
0.75 |
0.75 |
0.75 |
|
蔗糖/g |
0 |
0 |
0 |
0 |
5 |
5 |
x |
5 |
|
丙酸钙/g |
0 |
0.06 |
0.10 |
0.15 |
0 |
0.06 |
0.10 |
0.15 |
|
开始发霉时间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
[解释与结论]
(3)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
(4)第2组,⑦中x为 。
(5)对比第1组、第2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反思与评价]
(6)某同学认为“制作面食、糕点时,丙酸钙用量越大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
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 。
(2)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
(3)碳酸氢根离子 。
(4)标出硫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如图中A、B、C、D是四种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为最轻的气体,C属于盐类,是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时发生反应的生成物之一,D的溶液呈黄色。
(1)C物质的化学式是 。
(2)写出符合下列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B: (只写一个)
A→D: 。

如图形象地表示了在加热、催化剂条件下,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
表示硫原子,
表示氧原子: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P点表示 。
(2)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写出一种)。
(3)t 2℃时,将30g的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 g。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优化能源结构,煤炭消费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让我们从化学的视角领悟报告精神。
(1)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畜牧场污水直接排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2)煤燃烧时产生的 (填化学式)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3)天然气是生活中常用的较清洁燃料,写出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