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新型材料的研制,已成为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
(1)目前常用的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合金,具有耐腐蚀、 等优点。
(2)镁和铝可熔炼成Mg17Al12镁合金,熔炼过程只能在真空中,不能在空气中进行的原因是 (写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3)某废弃物中可能含有Cu、CuO、Mg、Zn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并回收金属,取样品进行如图实验。
①步骤Ⅱ的操作是 。
②步骤Ⅱ中产生的现象是 。步骤Ⅲ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溶液C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样品的成分是 。
④通过测氢气的质量,也可确定样品的成分,则w的值为 (用m和n的代数式表示)。
已知:Na2O为白色,Na2O2为淡黄色;Na2O+H2O=2NaOH.某兴趣小组对钠和铜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铜片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铜片表面变黑;
②趁热将钠置于铜片表面,钠剧烈燃烧,有淡黄色物质生成,将此淡黄色物质转移到试管中待用,再用蒸馏水冲洗铜片,观察到铜片上钠燃烧处出现了光亮的铜斑;
③向盛装淡黄色物质的试管中滴加蒸馏水,观察到冒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产生的黑色物质是 ,步骤②淡黄色产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步骤②中产生铜斑反应的另一产物,进一步与氧气反应也转化为淡黄色物质,则产生铜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③产生的气体物质为 。
(4)猜想步骤③还可能有一种常见物质 (填化学式)生成,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溶液(可供选择的试剂:H2SO4、CuSO4、KOH、Na2CO3),观察到 的现象时,即证明了你的猜想。
某工厂化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该产品中其它物质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 。
(2)求这一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盐酸,二氧化锰、氯酸钾,过氧化氢、硫酸、颗粒状的碳酸钙和实验装置及仪器:
按所给药品,实验装置及仪器,完成下列各题:
(1)将A与D相连,写出制取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写出制取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若所制得的气体不纯,应将混合气体通过 装置(填字母)的 端口(填序号)除去杂质,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检验(3)中所得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5)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二中选取 (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生铁和钢都是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生铁中碳的含量为2%~4.3%,钢中碳的含量为 0.03%~2%,为测定某种铁合金中碳的含量,小王同学取一定质量的合金样品盛放在烧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烧杯质量 |
样品的质量 |
稀盐酸的质量 |
烧杯+剩余物的总质量 |
50g |
5.8g |
94.6g |
150.2g |
注:碳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蚁酸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2、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3、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提出问题]蚁酸的酸碱性及分解产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蚁酸的分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猜想②:蚁酸的分解产物是水和一氧化碳;
猜想③:蚁酸的分解产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经讨论,小组同学认为猜想③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
1、探究蚁酸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蚁酸溶液的pH值 7(填“>、<或=”),证明蚁酸溶液呈酸性。
2、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为了确认蚁酸分解的所有产物,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将蚁酸分解的产物通入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B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D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写出E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述猜想 正确。
[实验反思]
(3)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拓展应用]
(4)人们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会选择的物质是 。
A.NaOH溶液 B.食醋 C.食盐水 D.肥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