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O”表示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丙可能是氧化物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50g | B.10g | C.100g | D.40g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至t1℃,析出甲多 |
| B.t2℃时,甲、乙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 C.将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
| D.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 |
| B.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
| C.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多 |
| D.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 |
下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 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
| 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
| D.t2℃时,将50克甲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50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