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气体X一定是二氧化碳
B.试管外壁发烫,说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放出热量
C.二极管发光,说明水果电池提供了电压
D.穿旱冰鞋的小红用力推墙却向后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 向一定量 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
B. |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
C. | 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
D. | 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
把金属
放入
溶液中,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若放入
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则
、
、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质量/g |
X |
26 | 2 |
12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 | B. | 乙是反应物 |
C. |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 D. | 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
B. |
|
C. |
|
D. |
|
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l=2"或"l+l≠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l+l= 2"的事实是()
A. | 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
B. | 室温下,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
C. | 室温下,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
D. | 20℃,l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