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使用消毒剂来杀菌、消毒。下列几种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括号内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双氧水消毒液(H2O2)
B.“84”消毒液(NaClO)
C.酒精消毒液(C2H5OH)
D.过氧乙酸消毒液(C2H4O3)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
![]() |
![]() |
![]() |
A.稀释10%的NaOH和10% 的H2SO4 |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H2SO4中 |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过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 的氢氧化钙 |
加入 过量的纯碱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
取样后,分别在空气中灼烧 |
C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取样后,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
D |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 |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
B.某KNO3溶液在室温下蒸发5g水析出ag晶体,再蒸发5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与b一定相等 |
C.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含溶质a克,再加入a克NaOH固体,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原溶液的2倍 |
D.将a克NaOH溶液加入a克的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原溶液的一半 |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原子 |
B.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
C.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
D.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2:7 |
某同学为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中和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
所用试剂 |
现象及结论 |
A |
铁粉 |
有气泡产生,则稀盐酸过量 |
B |
pH试纸 |
测得pH>7,则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
C |
酚酞溶液 |
溶液为无色,恰好中和 |
D |
少量碳酸钠溶液 |
没有气泡,则稀盐酸不过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