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业制取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 。
(2)反应中B、C的分子个数比 。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南海﹣﹣我们的“聚宝盆”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城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近30年来,菲律宾、越南等五国已经与西方200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海城合作钻探了约1380口钻井,年石油产量达500万吨。相当于大庆油田最辉煌时的年开采量。
材料1 油气资源:南海中南部油气地质责源量占53%,可采资源量占66%,若被他国掠夺,中国海城将失去约 的可采油气资源。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材料2 矿产资源:南海蕴藏5万亿吨以上的锰、约3100亿吨镁、170亿吨锡和铜、29亿吨镍及锰、8亿吨钴、5亿吨银、800万吨金、60亿吨铀等,比陆地矿产资源丰富得多。
材料3 水产资源: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海龟、海参、龙虾、螺、贝、海带等很丰富。
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南海丰富的资源中,油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对石油加热炼制时,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得到的产品有 (写一种)。
(2)天然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其变化 。
(3)材料2中所述锰、镁、铜等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
(4)海洋鱼类、海参、龙虾富含的营养素是 。
(5)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我们要捍卫祖国的领土、领海和资源的完整。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你的一点建议是 (合理即可)。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社会实践基地发现一袋商标模糊的硝酸铵化肥。同学们要帮助基地的工作人员测定化肥中硝酸铵的含量,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1.铵态氮肥易溶于水。2.铵态氮肥与碱反应产生氨气。3.氨气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实验过程]小丽同学准确称取9.0 g硝酸铵化肥样品,与过量的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氨气用足量的稀硫酸全部吸收,测得2分钟内稀硫酸溶液质量的变化,记录如下表所示(样品中的杂质不含氮元素,也不与氢氧化钙反应)。
时间/s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溶液增加的质量/g |
0 |
0.7 |
1.2 |
1.5 |
1.6 |
1.7 |
1.7 |
[数据处理]
计算此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反思交流]
化肥对粮食增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合理使用或贮存铵态氮肥,请你给工作人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写字母),反应刚开始,试管的口部有水珠出现,此现象是 变化引起的(填"物理"或"化学")。
(2)如图2是收集氧气的过程,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字母表示)。
氧气收集完毕的操作是 (填写序号)。
①盖上玻璃片 ②正放在实验台上 ③取出集气瓶
(3)小明同学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欲使反应平稳进行,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字母),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B装置,用足量的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持续得到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增加的操作是 。(提示:硫酸钙微溶于水)
以下四个实验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拉瓦锡用装置 (填写字母)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与 反应,生成固态物质。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 (填“物理”或“化学”)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
(2)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装置是 (填写字母),利用此装置进行实验,可能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是 (答一条)。
(3)装置C、D的实验都用到了红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装置D中(试管容积为40mL),注射器活塞从10mL刻度处缓慢移动至 mL刻度处停止(误差忽略不计)。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
(1)实验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的红棕色物质逐渐变为 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实验过程中必须对尾气进行处理, 利用支架调节酒精灯的高度,用酒精灯火焰的 点燃。
(3)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同学们总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