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据图作答:
(1)一个氯分子是由 构成的;在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填微粒的名称)。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工业上用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或者氧化钠在空气中加热,可制得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乐乐同学为了研究Na2O2与CO2的反应,设计了如图实验:两个中间用干燥管连接的针筒,干燥管中盛有淡黄色固体Na2O2,并用玻璃纤维(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固定.其中一个针筒中充有100mL干燥的CO2,将CO2气体通过Na2O2粉末缓缓推入另一针筒中,反复数次后,干燥管的温度明显升高,冷却至反应开始时的温度和压强后,针筒中剩余的气体维持在50mL,进一步实验证明该气体为纯净物(X),并且能使余烬木条复燃;认真观察发现干燥管中Na2O2表面有一部分固体变为白色物质(Y).
友情小帖:在同温同压下任何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例如:同温同压下1L氢气所含有的氢气分子数与1L氧气所含的氧气分子数相同.
(1)请你帮乐乐同学分析:X气体是 (写化学式);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Na2O2+b CO2═c X+d Y (其中a、b、c、d为系数),则b:c= .
(2)乐乐同学猜测白色物质Y可能是Na2CO3,请你帮乐乐同学用实验验证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方案)
(3)欢欢同学在参与该实验设计时,想用棉花代替玻璃纤维固定Na2O2固体,你是否支持他的做法?并说明理由.
(4)物质性质决定用途,请你根据Na2O2与CO2的反应的性质推测它的一项重要用途.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燃料和食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下面是人类大规模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木柴→木炭→煤→石油、天然气.
①上述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这些化石燃料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如 .(举一例)
(3)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
①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 制的;(填字母)A.金属 B.陶瓷 C.塑料
②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应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你觉得原因可能是 ;
③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试回答: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g.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2)D操作应选用 mL的量筒(从10mL、100mL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凹液面的 处保持水平
(3)E操作的作用是
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均应先检查装置的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4)在实验室里,通常用下列方法制氧气: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②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③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其中最能体现“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制备方法是 (填序号),该制备方法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某同学用C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单质,A、B、C、D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C与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已略去.试推断: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乙 、C ;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B+甲: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