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Cl、Na2CO3、H2SO4、CuCl2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
B.b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OH﹣
D.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
从物质组成的角度来看,与臭氧、红磷、铁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干冰 | B.冰 | C.液氧 | D.空气 |
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成针 | B.焰火缤纷 | C.冰雪消融 | D.美酒飘香 |
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气是化合物 | B.X是由硫元素组成的 |
C.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 D.反应中的O2与生成的X的质量比为9:2 |
酒精灯中的燃料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性质上看:乙醇具有可燃性和挥发性 |
B.从变化上看: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C.从组成上看: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
D.从结构上看:一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
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
B.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的实验说明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
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D.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