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善于奇思妙想的小强及其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温度为20℃)进行综合实验。

(1)该小组想研究"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图甲所示是密度计的简化模型,在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内放一些小铅粒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设玻璃管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 ,该液体密度为ρ ,密度计漂浮在水中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 ,水的密度为ρ ,则浸入液体的深度h       (用给出的物理量表示),由此可知,此密度计漂浮在煤油(密度为0.8×10 3kg/m 3)中时浸入深度h 煤油       h (填数值),密度计刻度特点是        (选填选项前序号①上小下大 ②上大下小   ③均匀   ④上疏下密   ⑤上密下疏)。

(2)该小组想继续探究"某液体的密度和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长为0.6m的绝缘轻质杠杆ab悬挂在高处,可绕O点转动。杠杆a端的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为1×10 3m 3的实心合金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液体中。b端轻质细线悬挂的铜柱在上下移动时能带动滑片P移动。滑片P重力和摩擦不计。

①若电源电压为3V,滑动变阻器标有"100Ω 1A"字样。在电路中串联一个量程为0~15mA的电流表,为保证电路安全,定值电阻R的最小阻值是         Ω。

②小强在给该液体加热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减小,则可得出该液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除烧杯内的液体外,装置中其他物体的热胀冷缩忽略不计,合金块始终浸没)。

(3)该小组还想利用此装置继续测量该合金块的密度。已知该烧杯中液体在温度为20℃时的密度为1.1×10 3kg/m 3.杠杆水平平衡时,铜柱质量为2kg,点O距杠杆b端0.2m。则合金块的密度是           kg/m 3.(g取10N/kg)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实验中:

(1)除了图中所示器材,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   

(2)在甲装置中,分别给初温相同且   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

3)在甲装置中,用相同酒精灯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两种液体   相同。

(4)在甲装置中,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给   加热时间更长。

(5)乙装置中两个相同烧杯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灯中煤油和酒精的质量相等,进行“比较煤油和酒精的热值大小关系”实验,假设6分钟两种燃料全部烧完,实验数据如表:

加热时间 / min

0

1

2

3

4

5

6

A 杯水温 / ° C

25

27

29

32

34

36

38

B 杯水温 / ° C

25

26

27

28

29

30

31

分析数据可知:热值较大的是   

(6)通过实验数据直接计算出燃料的热值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   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 B ,都不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原因是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

(1)小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乙、丙所示。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   (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   运动状态。

(3)小悦还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如图丁所示实验。

①让小车从斜面上的   (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木块。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并得出结论。

实验中发现两次木块移动距离都较近,于是用木板代替毛巾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在   相同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   来减小木块与平面的滑动摩擦力,使木块移动距离较远,实验现象更明显。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凸透镜焦距为 10 cm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

(3)保持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应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将凸透镜重新移回到如图所示位置,在光具座 70 cm 刻度线处又放置一个相同的凸透镜,取走光屏。在这两个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也可以观察到蜡烛所成的像,生活中的   (填“显微镜”或“望远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

小志和小丽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图象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    ° C

(2)由图象可知:①水的沸点低于 100 ° C ,原因是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②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③第 6 min    (填“小志”或“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

(3)实验结束后,小志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原因是水   (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