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1)正确调节好实验装置后,移动蜡烛到图甲位置,观察光屏上有清晰的像,生活中

     (“照相机”或“投影仪”)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如果保持光屏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个焦距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3)为了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白板。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芳把凸透镜换成了透明玻璃板,又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如乙图所示。他把光屏移动到蜡烛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没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他又把蜡烛远离玻璃板,蜡烛像的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与它有部分重叠的、较模糊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此时物距为 cm,像距为 cm.
(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举一例).
(3)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 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 调(填“左”、“右”)到 cm处,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 (填“大”、“小”或“不变”).
(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 一侧(填“蜡烛”或“光屏”),观察蜡烛的虚像,此时 (选填“有”或“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逝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仍然保持 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芳她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能 ,便于确定像的
(2)实验中她发现当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与已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他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3)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

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用的光学仪器是 透镜.能够成一个放大的图象的原因是物体距离 透镜 时,成一个 立、 像.
(2)小明把这个透镜朝向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5cm处找到一个极小亮的点,那么,小明想要利用这个透镜获得一个缩小的像,应当把物体放在距离透镜 处.
(3)小明利用这只透镜研究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时,应当将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的 ,并且调整它们的高度和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上.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了下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体积(m/V)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块1
108
216

4
松木块2
10
20

(1)请完成表格中“质量/体积”一栏(填上相应的数值)
(2)比较第1、2(或3、4)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同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比值
(3)比较1、2、3、4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