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表:
物质 |
白醋 |
橘子汁 |
料酒 |
炉具清洁剂 |
pH |
2~3 |
3~4 |
6~7 |
12~13 |
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白醋B.橘子汁C.料酒D.炉具清洁剂
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甲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
B.图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的O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
C.图丙表示往锌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产生的H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
D.用水稀释pH=10的溶液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KCl(MnO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Cu(CuO)——加入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CO气体(CO2气体)——依次通入浓硫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D.FeSO4溶液(CuSO4)——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性质与用途 |
B.营养与健康 |
氧气有助燃性—作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石墨有导电性—用于制作电极 |
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水产品防腐—用甲醛水溶液浸泡 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
C.物质的鉴别 |
D.物质与微粒构成 |
软水与硬水—肥皂水 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 黄金和假黄金—观察颜色 |
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
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在甲烷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通过产生水的现象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
B.50mL水和50mL酒精配制成100mL酒精溶液 |
C.通过滴入酚酞溶液确定纯碱中是否有无烧碱 |
D.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25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
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碱一定含氢,盐一定不含氢 |
B.酸、盐都可能含氧 ,碱一定含氧 |
C.碱与盐、酸与盐之间一定会发生反应 |
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一定会得到澄清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