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加剧了大气层的 效应。
(2)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3)大米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 (填名称)。
(4)儿童患佝偻病、骨骼疏松是因为缺少 元素。
(5)用铁制作炊具是利用其良好的延展性和 性。
毛巾用久了会变硬变黄,原因之一是:用毛巾洗脸时,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与肥皂作用产生沉淀物(沉淀物可溶于酸)吸附于毛巾上.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钙离子可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
(2)证明自来水是硬水,可使用的试剂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为避免或减缓毛巾变硬变黄,一种方法是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①下列水净化的方法,一定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过滤 B.沉降 C.蒸馏 D.吸附
②含CaCl 2的自来水,可用碳酸钠处理.处理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要让用久的毛巾变软,日常生活中可采用的一条措施是 .
豆腐是客家美食之一.豆腐制作过程如下: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豆浆 (填"是"或者"不是")溶液.
(2)"点浆"是使用MgCl 2、CaSO 4等凝固剂使豆浆凝固的过程.这些凝固剂的水溶液能导电,说明它们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 .
(3)操作A为 .在实验室进行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4)食用豆腐有益于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等.
①蛋白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是 ;
②豆腐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说明豆腐含较丰富的 (填元素名称).
(5)豆腐中某成分会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因此,食用豆腐时,可和 (填一种食物)搭配,解决食用豆腐可能引发的碘流失.
某固体粉末由Mg、MgO和Mg(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
[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
[实验过程]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步骤Ⅱ: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为55.6mL。
步骤Ⅲ: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产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
[回答问题]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 。
(2)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 (填标号)。
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
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步骤Ⅱ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通过步骤Ⅲ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 g。
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 。
[反思]
(4)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到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填标号)。
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算硫酸溶液的质量,确保样品完全反应
C.仅称量步骤Ⅱ中Y形管内药品减轻的质量,即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装置为 (填标号,下同)和 组合。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标号)。
(4)若用水将图2所示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须从 (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5)实验室用碘化氢溶液测定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H 2O 2+HI═2H 2O+I 2↓.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足量的碘化氢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2.7g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下列对P点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填标号)。
A.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3)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 ℃。
(4)t2℃时,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 (填“甲”或“乙”) 物质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