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红同学做了如下表中的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试管内试剂 |
NaOH溶液 |
MgCl2溶液 |
Na2CO3溶液 |
Ba(NO3)2溶液 |
加入稀硫酸后的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产生气泡 |
白色沉淀生成 |
(1)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 。
(3)为了验证试管②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试管②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有MgCl2,即Mg2+和Cl﹣同时存在溶液中。
猜想2:试管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无MgCl2。
老师提示SO42﹣会对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小明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如图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

沉淀A的化学式是 。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你认为应该将所选的试剂 改成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则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Ⅲ时,加NaOH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
对下面四个常见的化学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分解反应:2KMnO4
K2MnO4+MnO2+O2↑
置换反应:2CuO+C
2Cu+CO2↑
复分解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化合反应:2H2+O2
2H2O
请从以下各项中选择恰当的内容,用对应的序号填空: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原子的个数;④分子的种类;
⑤物质的组成(或结构);⑥物质的总质量;⑦元素的化合价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小滨同学为了测定某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2.5g珍珠粉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
操作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
剩余固体质量(g) |
10.8 |
9.6 |
8.1 |
8.1 |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求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试看图回答问题:

资料卡片:①红磷的着火点为250℃;②饱和NaHCO3溶液可用于吸收HCl气体;③20℃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④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装置A可作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因为 且反应条件均不需要加热;
(2)反应开始后,B中充满氧气,但红磷仍未燃烧,原因是 ;
(3)装置G中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湿的pH试纸显示pH约为5,干的pH试纸显示pH为7,同学们可得到的结论是 .
(4)若装置H中溶液为饱和状态,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
(5)反应完成后同学们对装置D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装置D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滨认为溶质只有CaCl2;
小崔认为除CaCl2外,可能还含有 ;
[实验与结论]小滨取反应后装置D中部分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呈无色,于是小滨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小崔认为小滨的实验方案是错误的,理由是 ,为验证后一种物质是否存在,小崔同学可采用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石蕊试液 C.锌粒来代替酚酞试液.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试按要求填空.
(1)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炼铁的化学原理是(写化学反应式)
(3)实验中首先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
(4)装置的导管末端加一点燃的酒精灯目的是 .
如图为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各字母代表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已知:①五种物质中均含铜元素,且化合物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②A为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黑色物质B;③X溶液与铁反应可得到A;④X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可得到D,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⑤D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 E.试推断:
(1)E的化学式是 .E与某种酸反应可实现E→X转化,该酸的名称是 .
(2)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B的化学方程式: ;
②X→A的化学方程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