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A和B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由图象可知,物质      (填“冰”或“食用油”)是晶体,因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          ;另一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                        ,食用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温度无法达到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

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

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

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铁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N

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 N

水的体积 / c m 3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 / c m 3

排开水的体积 / c m 3

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 N

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  。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

(1)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无法直接测出  ,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2)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理由是  

A .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B .没有换用其它液体进行实验

C .没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而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 V 1 .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体体积为 V 2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 V 3 ,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选填“ V 1 - V 2 “、“ V 1 - V 3 ”或“ V 2 - V 3 )

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 O 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 O 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 A B C 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 : 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距压力传感器

高度 /

0.5

0.4

0.3

压力传感器

达到的最大示数 /

1.90

1.78

1.66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①  ;②  

(4)实验后,他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他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及灯泡亮暗的因素时。做了如甲图所示的实验:将鳄鱼夹从较长的镍铬合金丝的 A 端逐渐滑向 B 端时,发现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同灯泡逐渐变亮。

(1)通过实验可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   有关;灯泡的亮暗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有关。

(2)小明认为决定灯泡亮暗的因素只是电流大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否定小明的观点(只需在相应的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实验材料: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 L 1 L 2 ,电池组、开关 S 及导线若干。

(3)接下来,小明又做了如下实验:将整条镍合金丝 AB 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然后用大功率吹风机先对镍铬合金丝吹一段时间热风,再改用冷风档对镍铬合金吹冷风。在整个过程中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小明所做的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 40 ° 时,反射角为  

(2)小金将纸板 F 绕垂直于镜面 ON 向后转动,在纸板 F 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请分析原因: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30 ° ,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