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晴和小雨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调整后器材,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当水温为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持续几分钟为止,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图象,实验中,是通过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a为小晴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分析可知她是选用 图中装置做的实验,由小雨所绘制的b图象可知,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 (选填“低于”或“高于”)一标准大气压。0﹣6分钟a和b图象重合可以判断她们实验所用水的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李明同学根据课本的学习,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请在图1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2)李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像的高度h/cm |
1.0 |
2.0 |
3.0 |
4.0 |
5.0 |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
2.0 |
4.0 |
6.0 |
8.0 |
10.0 |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2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s与h的关系为: .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谚语,小明却不以为然,为此与小华发生激烈的争辩.小明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遮阳伞,人在遮阳伞下与大树下同样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一样凉爽;小华认为遮阳伞下比大树下炎热.请你帮助他俩设计一个实验,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辩.
实验器材: .
实验方法: .
如果实验证明小华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小华的观点进行合理解释: .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为 ℃,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选填“快”或“慢”).
(4)图象中DE段是 过程.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准确测量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当时的大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热量,温度 .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
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实验材料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材料 |
衣服 |
锡箔纸 |
泡沫塑料 |
距离 |
较长 |
长 |
短 |
响度 |
较响 |
较响 |
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