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自制光具座上,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的位置,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正确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甲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小明发现光屏上看不到烛焰完整的像了,为了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他可以将光屏向     (填“上”或“下”)调节。

(3)将蜡烛逐渐向透镜移动,当蜡烛位于焦点以内时,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看到了烛焰正立的像(A′为A点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乙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小明利用该凸透镜自制了一个模型照相机,如图丙所示,在纸筒M的一端嵌上这个凸透镜,纸筒N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把纸筒N套入M中,并能前后滑动,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调节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在薄膜上可以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再把凸透镜正对着室内近处点燃的蜡烛,为了使薄膜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     (填“拉长”或“缩短”)凸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此实验是根据   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 N ,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 3 N ,他操作中的错误是   

(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在图甲、图乙实验中,假如把木板换成海绵,拿掉弹簧测力计,会发现   (选填“甲”或“乙”)图中海绵凹陷得更深。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   有关。

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在   (选填“①”或“②”)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4)在白纸上沿跳棋 A B 的边缘画圈,测出物距 u 和像距 v 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 u / cm

3.39

5.11

6.39

像距 v / cm

5.22

6.51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 A 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 v 1 =     cm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 .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 .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 .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对冰加热,冰化成水直至沸腾,这一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1)冰的熔化过程是   段,水沸腾过程的特点是   

(2)冰升温比水   (选填“快”或“慢”),这是因为   

小艳同学在测量定值电阻 R x (大约几十欧)实验中,实验室只有如下器材: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定值电阻 R 0 = 15 Ω 、两个电压表 V 1 V 2 、滑动变阻器。

她设计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物理孙老师检查后,认为不完整。

(1)请你将正确完整的电路图画出来;

(2)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应滑至   (选填“最左端”或“最右端”或“任意位置”);

(3)她经过这次实验后,自己进一步设计出没有电压表,只有两个电流表的实验电路图三个(如图2所示),若已知电流表 A 1 的电阻,你认为   种设计测量更精确(选填“ A ”或“ B ”或“ C ”)。

思与行是学习物理的核心素养,在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演示了甲图所示的一个物理现象,小孙同学由此思考,水的落地点到瓶子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接着他在脑海中构建了这个问题的物理模型,如图乙所示:即实际上问题就是被水平抛出的小球,它的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经过观察思考并结合课上所学的内容,小孙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小球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 s 可能与小球的高度 H 有关;

猜想二:小球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 s 可能与被抛出时的初速度 v 有关;

然后,小孙选取了一个钢球,利用高度可调的桌子,与比较光滑的斜面组成图丙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和相关测量,得到了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同一钢球, H = 1 . 0 m

次数

小珠高度 h / m

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距离 s / m

1

0.1

0.63

2

0.2

0.89

3

0.3

1.09

(1)在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其目的是下列选项中的   (选填“ A ”或“ B ”);

A .使钢球到达桌面的速度不同 B .使钢球到达桌面的速度相同

(2)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猜想   (选填“一”或“二”)是正确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