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小红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花生油的密度。

(1)图甲是小明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景,请你指出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用天平测得烧杯的质量为50g。
②将适量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为 cm3;将量筒中的花生油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里砝码总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花生油的质量为 g,花生油的密度为 kg/m3;
③用这种方法测得的花生油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红按图丁所示方法,也测出了花生油的密度。
①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将玻璃管扎有橡皮薄膜的一端逐渐插入水中某一位置;
②再向玻璃管内注人适量的花生油,直到薄膜与玻璃管下端管门相平;
③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水面到薄膜的深度h1和油面到薄膜的深度h2,
④花生油的密度表达式ρ花生油= (已知水的密度ρ水)
⑤实验时小红发现将玻璃管逐所插入水中的过程中,模皮膜的凹陷程度逐渐增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 。
如图所示为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冷却时描绘的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象可知,室温为__ _℃,其中_______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______min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此时,牛奶的温度约为_________℃.
(2)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 B.圆形光斑 | C.蜡烛的正立像 | D.蜡烛的倒立像 |
(3)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写出一种办法): __________ 。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光能否发生反射? |
|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
|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
|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
(2)在实验中实验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也能方便地测量 。
(3)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__ __,从而确定__ __ ,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 __ __(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如图甲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如图乙,在某一时刻,用温度计测得物质的温度为________℃。
(2)该物质熔化总共经历了 min;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图像CD阶段吸热升温比AB阶段 (填“快”“慢”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