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用相同的两个玻璃罩探究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在其中的燃烧情况。

实验Ⅰ:如图甲,将三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编号,并等距离固定在铁丝上。在铁丝两侧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立即用玻璃罩扣上,使铁丝处于正中位置。三个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如表格所示。

容器编号

1

2

3

时间/秒

3.2

5.0

11.1

实验Ⅱ:如图乙,将三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分别置于玻璃罩内的不同位置。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的示数明显增大,A、C示数增大不明显。

(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实验Ⅰ中,先熄灭的是  (填“高”或“低”)蜡烛。

(2)通过上述实验,解释1号容器内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的原因  

(3)结合实验及相关知识分析,高层楼房着火时,一般情况下,合理的做法有  (可多选)。

A.排队乘电梯依次撤离

B.向着火楼层的上方撤离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跑离火场

D.若火势不大,可用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校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探究了过氧化钠(Na 2O 2)与二氧化硫(SO 2)反应后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 2+2Na 2O 2=2Na 2SO 3+O 2,2Na 2SO 3+O 2=2Na 2SO 4;SO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提出猜想】猜想1:固体成分为Na 2SO 3

猜想2:固体成分为Na 2SO 4

猜想3:   

【实验探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反应发生(产生足量的SO 2)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从a处导出的气体,木条复燃。实验前称得Na 2O 2固体的质量为78g,充分反应后称得生成物固体的质量为134g。

【实验结论】(1)A是制取SO 2气体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类似,请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由题中   的实验现象,可推测猜想2是错误的。

(3)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D的作用是   

(4)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可计算出Na 2SO 3的质量为   g,Na 2SO 4的质量为   g。

【总结提升】(1)若实验前称得Na 2O 2固体的质量为m 1g,充分反应后称得生成物固体质量为m 2g,则m 2的取值范围是   (用含m 1的关系式表示)

(2)请另外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定性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后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   

已知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能导电的溶液中接触可以形成原电池,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也可用锌与盐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制得的氢气中往往含有HCl气体,若将制得的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填"能"或"不能")得到纯净的氢气.

(3)点燃氢气之前,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4)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某些盐溶液可使制取H 2的速率加快,如   溶液.

(5)图示装置,   (填"能"或"不能",药品可换)用来制取CO 2气体.

目前,农业上使用最多的氮肥主要有尿素、硝酸铵和碳酸氢铵等,其中硝酸铵的生产原理是利用氨催化氧化得到的硝酸,再跟氨反应生产硝酸铵,基本流程如下:

已知:①上述流程图中A、B、C均为气体,其中A、B为单质且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C为含有A组成元素的化合物;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是高温、催化剂。

②在化学反应中,只要有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Na+2H 2O═2NaOH+H 2↑,反应前后,Na元素、H元素的化合价分别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两种物质的化学式:A为   ;C为   

(2)NH 3和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流程图的5个反应中有   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慢?

(2)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怎样证明集气瓶中已充满了二氧化碳?

将适量二氧化碳通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08.8g碳酸钠溶液请计算:

(1)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