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重大作用。
(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向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是 。
(4)下列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任意开采矿物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铁制品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
D.用塑料代替金属材料制造管道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目前,践行“新时尚”的垃圾分类工作已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
(1)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等。
①空饮料瓶、废旧报纸应放置于贴有标志 (填字母序号,下同)的垃圾箱中。
②废旧电池中含有铅、镉、汞等有害金属,如果将其随意丢弃,这些金属渗出会造成土壤及 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应将其放入废旧电池专用收集箱。
③餐厨垃圾是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餐厨垃圾沥干水分后放入家用垃圾袋
B.部分餐厨垃圾可作为沼气池中发酵的原料
C.外出就餐提倡“光盘行动”
(2)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①部分废旧塑料具有 (选填“热塑”或“热固”)性,可反复加工再利用。
②某化学兴趣小组从工厂收集到一份金属废料,可能含有Al、Zn、Fe、Ag四种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测定其组成,便于回收利用,现取样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
Ⅰ.充分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及少量固体剩余物,且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相等。该金属废料中一定含有 (填元素符号)。
Ⅱ.将Ⅰ中少量固体剩余物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选填“一定有”、“可能有”或“一定没有”) H2生成。
③建筑工地废弃的大理石边角料(主要成分为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可用于制备轻质碳酸钙(常用作牙膏中的摩擦剂)。已知:CaCO3 CaO+CO2↑
Ⅰ.操作a的具体步骤包括 、洗涤、干燥。
Ⅱ.计算10g大理石边角料理论上最多得到轻质碳酸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信息、提炼证据、进行推理、形成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学习化学概念“饱和溶液”﹣﹣﹣实验“KNO3溶于水”
[实验用品]KNO3(研磨处理)、水、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等。
[实驰探究]在室温20℃下。向小烧杯中加入20mL水,按下表中设计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推理 |
实验结论 |
Ⅰ |
加入2g KNO3,搅拌 |
全部溶解 |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溶质 |
Ⅱ |
再加入5g KNO3,搅拌 |
部分溶解 |
|
|
Ⅲ |
加热,搅拌 |
解 |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
Ⅳ |
再加入5g KNO3,搅拌 |
全部溶解 |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
Ⅴ |
放在冷水的大烧杯中冷却 |
析出晶体 |
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KNO3可用 的方法结晶 增加溶剂的质量,可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
Ⅵ |
,搅拌 |
全部溶解 |
一定形成不饱和溶液 |
[实验反思]
①KNO3预先研磨处理的目的是 。
②实验步骤 (填实验序号,下同)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③比较实验步骤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经分析推理。可得出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另一种方法,即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2)应用化学知识“身边的化学”﹣﹣﹣体验“家庭燃料的变迁”
[文献资料]
①天然气和煤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②我国近50年来家庭燃料变迁:煤或木柴→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
③CO2能产生 效应,SO2易导致酸雨。
④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各lkg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
[证据推理]各级政府推广“利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家庭燃料,分析文献资料可知实施该项举措的科学依据是 。
[联系实际]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将报警器安装位置确定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这是基于天然气具有 的性质。
[反思拓展]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学家正在利用和开发H2等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请再列举一例可利用的新能源: 。
某同学用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处理某造纸厂含NaOH的碱性废水样品:
(1)用9.2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能配制上述稀硫酸 g(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若上述造纸厂废水75g能与9.8g 15%的稀硫酸恰好反应(设只发生NaOH与硫酸的反应),试计算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某同学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组成及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认识组成](1)由化学式Na2CO3、NaHCO3可知,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是 ;从构成离子的层次看,酸根离子分别是CO32﹣、HCO3﹣,依据酸根离子它们都可统称为 (填“碳酸盐”或“钠盐”)。
[比较性质](2)为比较室温是20℃时Na2CO3、NaHCO3与水混合的变化,按图1进行实验,先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各约1g Na2CO3、NaHCO3,再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后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发现盛有Na2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20℃,盛有NaH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低于20℃;再向两试管中各加入约5mL水和2滴酚酞试液,振荡后液体均呈红色。则NaHCO3与水混合时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NaHCO3溶液显 (填“酸性”或“碱性”)。
[提出问题](3)Na2CO3、NaHCO3还有什么不同性质?
[查阅资料]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Na2CO3受热不易分解。可用图2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按图2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分别装入相关药品(试管甲、乙中的固体质量应相等)。后续实验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完成实验。
①若要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则甲中应装入 (填“Na2CO3”或“NaHCO3”)。
②完成实验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若甲、乙试管里剩余固体的质量分别用m(甲)、m(乙)表示,则m(甲) (填“>”或“=”或“<”)m(乙)。
[拓展应用](4)若把碳酸和NaHCO3比较,受热容易分解的是 (填“碳酸”或“NaHCO3”)。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 。
(5)研究表明,Na2CO3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且Na2CO3溶液中还含有很少的HCO3﹣,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离子有HCO3﹣、 、 (填离子符号)。
请根据如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用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试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的目的是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
(3)已知: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硫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与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SO2。
①实验室制取SO2的发生装置可用 (填字母),收集SO2的装置可用 (填字母)。
② 如图2所示,把充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可看到的现象是试管内 且液体变为红色,其中液体变为红色的原因是液体中产生了 (填物质的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