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
B |
检验铵态氮肥 |
加入碱液,稍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
C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的氢氧化钠 |
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 |
D |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
溶解,冷却结晶,过滤,蒸发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下列关系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物质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 |
B.原子失去电子后一定形成阴离子 |
C.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D.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验证燃烧的条件 | B.检验铵态氮肥 | C.检验CO32一存在 | D.吸收CO |
常在某些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Mg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OH)2属于混合物 | B.MgO属于氧化物 |
C.Mg(OH)2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D.MgO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1 |
根据如图信息所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
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
C.一个氯原子的质量为35.45g |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蒸发,使盐酸浓度增大 | B.通过燃烧,区分羊毛纤维和棉花纤维 |
C.通过蒸馏,将硬水变成软水 | D.通过升温,将饱和食盐水变成不饱和 |